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制服丝袜 在线

你的位置:AV网站 > 制服丝袜 在线 > 丝袜 龟责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

丝袜 龟责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

发布日期:2024-08-26 08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丝袜 龟责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

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丝袜 龟责

章义和

(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,上海 200062)

摘 要:较之两汉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天然稍弱,但已经此期的紧要天然灾害之一。由于总体局面偏凉,尤其是冬季偏冷,聚合性蝗灾发生率较低。但蝗灾的空间踱步有彰着的扩大,幽、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权臣加多。因《春秋》灾异不雅的影响,此期对蝗灾的管制仍依靠东说念主力捕杀,但也出现了改造农业栽植结构的新才略。魏晋南北朝是一浊世,搏斗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。

要道词:魏晋南北朝;蝗灾

魏晋南北朝是战乱频仍的时间,亦然各类灾害的频发时期。搏斗和灾害的交互作用,促成国度和社会的诸种矛盾复杂化和时常化。与两汉时期的灾况仿佛,蝗虫为灾依然是此期威迫农业分娩、危害匹夫生活和影响社会厚实的三大天然灾害之一。

一、蝗灾发生的时期踱步

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灾害的发生,邓云特《中国救荒史》有过具体的数字统计。在这369年中,遇灾619次,其中蝗灾31次,占各类灾害总额的5%。(注:除蝗灾外,其他灾害发生的次数是:旱灾137次,水患133次,地震93次,风灾87次,雹灾53次,疫灾34次,歉饥29次,霜雪22次。参见《邓拓文集》第2卷,第44页,北京出书社1986年版。)与秦汉蝗灾占灾次总额的13.3%比较,(注:邓氏统计秦汉时期各类灾害共发生375次,蝗灾为50次。这个统计亦不准确。咱们的统计数据是55个蝗灾发生年。)此期的蝗虫为害彰着消弱。

仔细查阅联系史册之后,咱们发现邓氏的统计并不准确。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少有43个蝗灾发生年,(注:邓氏对灾害次数的统计规律曾加闭幕:“凡见于记录的多样灾害,岂论其灾情的轻重及灾地的广狭,也岂论其是否在归并排政区域内,只若是在一年中所发生的,都动作一次计议。”(前引书第43页)这个规律用于蝗灾统计,劣势是彰着的,本文弃用“次”的统计见识,而代之以“蝗灾发生年”,即凡一年中一地或数地发生蝗灾,即计议为一个蝗灾发生年(或简称为“一年次”)。)占年代总额(220-589)的11.65%(若加上仅见方位志所载的蝗灾,则为58个蝗灾发生年,占年代总额的15.72%),大要9年中就有1年发生蝗灾,就发生年而言,只比秦汉稍弱极少。

这43个蝗灾发生年年份的具体踱步是:

三国曹魏有2个蝗灾发生年:黄初元年(220)和黄初三年(222)。

西晋时期见于正史过甚他著作的有6个蝗灾发生年:泰始十年(274)、咸宁四年(278)、永宁元年(301)、永嘉四年(310)、建兴四年(316)和建兴五年(317)。(注:不见于正史却见于方位志记录的复有四个蝗灾发生年:咸宁元年(275)、永兴元年(304)、建兴二年(314)和三年(315)。)西晋立国凡52年,蝗灾发生年占西晋一朝总年数的11.5%。

东晋时期蝗灾发生年共有12个:(注:此为最低数字。由于史料记录的磨蹭,有些蝗灾发生的年份实难阐述,故未作统计。如《晋书》卷26《食货志》:“(咸和)六年,以海贼寇抄,运漕不继,发王公以下余丁,各运米六斛。是后连年水患旱蝗,田收不至。”)太兴元年(318)、太兴二年(319)、太兴三年(320)、咸和八年(333)、咸康四年(338)、永和八年(352)、永和十年(354)、永和十一年(355)、太元七年(382)、太元十四年(389)、太元十五年(390)、太元十六年(391)。(注:仅见于方位志的尚有咸和五年(330)、咸康三年(337)、永和十二年(356)、升平三年(359)、太和三年(368)、宁康元年(373)和二年(374)等7个蝗灾发生年。)这13个蝗灾发生年占东晋享国年数的12.7%。这个数字包含了十六国时期华夏地区的蝗灾发生数,若单是东晋境内,比例莫得这样高。

南北朝时期,南朝境内共有4个蝗灾发生年:刘宋元嘉三年(426)、萧梁大同元年(535)、大宝元年(550)和陈永定二年(558)。(注:此年北王人亦有大蝗灾,推断时合为一个蝗灾发生年。)北朝(不计议隋朝)境内共有20个蝗灾发生年,其中北魏有14个:兴安元年(452)、太安三年(457)、太和元年(477)、太和二年(478)、太和五年(481)、太和六年(482)、太和七年(483)、太和八年(484)、太和十六年(492)、景明四年(503)、正始元年(504)、正始四年(507)、永平元年(508)、永平五年(512)。北王人有4个蝗灾发生年:天保八年(557)、天保九年(558)、天保十年(559)、乾明元年(560)。北周共有2个蝗灾发生年:天和六年(571)和建德二年(573)。(注:仅见于方位志记录的尚有北魏永平三年(510)、熙平元年(516)和北王人天保元年(550)、天保二年(551)等4个蝗灾发生年。)

在这43个蝗灾发生年中,以下所列属于紧要蝗灾:

曹魏黄初三年秋七月,冀州大蝗,“民饥,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以振之”。(注:《三国志》卷2《文帝纪》。另《资治通鉴》卷69魏纪一载:是年“秋七月,冀州大蝗,饥。”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和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亦有疏浚记录。)

西晋永嘉四年五月,幽、并、司、冀、秦、雍六州同期被蝗,蝗虫在食尽禾本植物之后,竟咬噬牛马之毛。(注: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:“五月,大蝗,自幽、并、司、冀至于泰、雍,草木牛马毛鬣皆尽。”肖似的记录亦见于《晋书》卷5《怀帝纪》和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。)这次蝗灾来势之猛,为害的区域之广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有数的。

西晋建兴四年和五年的蝗灾属于聚合性蝗灾。(注:聚合性蝗灾是指归并发生区两年以上的持续性蝗灾。)建兴四年六月,大蝗,“中山、常山尤甚……河朔大蝗,初穿地而生,二旬则化状若蚕,七八日而卧,四日蜕而飞,弥亘百草。唯不食三豆及麻。并、冀尤甚”。(注:《晋书》卷104《石勒载记上》)七月,“河东平阳大蝗,民流殍者什五六”。(注:《资治通鉴》卷89晋纪十一。另,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、卷102《刘聪载记》及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等亦对这次蝗灾有所记录。)次年,除上述地区外,司州、雍州和青州也发生蝗灾。(注:见《晋书》卷5《愍帝纪》和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。)

东晋甫开国即遭受蝗害,太兴元年至三年连年蝗灾,且为聚合性蝗灾。从蝗虫为害的区域看,这三年可分为两个阶段。前两年可谓是西晋建兴五年蝗灾的连续,冀、青、徐三州灾情尤重。据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:“六月,兰陵合乡蝗,害禾稼。乙未,东莞蝗虫纵广三百里,害苗稼。七月,东海、彭城、下邳、临淮四郡蝗虫害禾豆。八月,冀、青、徐三州蝗,食生草尽,至于二年。”自太兴二年五月起,徐、扬及江西诸郡聚合两年发生夏蝗和秋蝗。不错看出,从西晋建兴四年以来,聚合五年有蝗灾发生,蝗虫为害的区域由北而西而南,徐、扬及江西诸郡发生夏蝗后引起饥馑,次年再蝗,则“民多饿死”。(注:见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。)而冀州地区只要停了一年,太兴三年,蝗灾再起。(注:见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卷3《微祥说》。)

后赵建武四年(338),冀州有八郡大蝗,“赵司隶请坐守宰,赵王虎曰:“此朕失败所致,而欲委咎守宰,岂罪已之意邪!司隶不进谠言,佐朕不逮,而欲妄陷无辜,可白衣领职!”(注:《资治通鉴》卷96晋纪十八。)

前秦皇始四年(354)至五年,关中一带发生聚合性蝗灾。蝗灾事后,百草无遗,牛马噉毛,猛兽食东说念主,行路息交。(注:《晋书》卷112《苻健载记》:(前秦皇始四年)“蝗虫大起,自华泽至陇山,食百草无遗。牛马相啖毛,猛兽及狼食东说念主,行路息交。健自蠲匹夫租税,减膳彻悬,素服避正殿。”《魏书》卷95《临渭氐苻健传》“关中大饥,蝗虫生于华泽,西至陇山,百草皆尽,牛马至相噉毛,虎狼食东说念主,行路息交。”又《资治通鉴》卷100晋纪二十二:“(皇始五年)二月,秦大蝗,百草无遗,牛马相噉毛。)

前秦建元十八年(382),幽州蝗灾,延袤沉,苻坚“遣其散骑常侍刘兰持节为使臣,发青、冀、幽、并匹夫讨之”。但是经过一个秋冬的扑除,蝗害仍未摒除,甚而刘兰为东说念主所参,欲坐牢治罪。(注:《晋书》卷114《苻坚载记下》。)

北魏时期的蝗灾以太和六年至八年的聚合性蝗灾为害最烈。据《魏书》卷112《灵徵志上》记录,太和六年八月,“徐、东徐、兖、济、平、豫、光七州,平原、枋头、广阿、临济四镇,蝗害稼”;次年四月,“相、豫二州蝗害稼”;太和八年四月,“济、光、幽、肆、雍、王人、平七州蝗”。

北王人的3个发生年中,以天保八年至九年的聚合性蝗灾为害最大。从天保八年夏日运行直至九月,王人境黄河以北6个州、黄河以南13个州、都城隔邻8个郡蝗虫孳生成患,群蝗飞起,漫天盖地,声如风雨,一度遮住了都城邺的上空。次年四月,山东蝗群又起,官府派脚夫扑而坑之。《北王人书》卷4《文宣纪》:(天保八年)“自夏至九月,河北六州,河南十二州,畿内八郡大蝗。是月,飞至京师,蔽日,声如风雨。”次年夏,“大旱。帝以祈雨不应,毁西门豹祠,掘其冢。山东大蝗,差脚夫捕坑之”。(注:《北王人书》卷4《文宣纪》:(天保八年)“自夏至九月,河北六州,河南十二州,畿内八郡大蝗。是月,飞至京师,蔽日,声如风雨。”次年夏,“大旱。帝以祈雨不应,毁西门豹祠,掘其冢。山东大蝗,差脚夫捕坑之。”)北周的2个发生年中,以天和六年的蝗灾影响较大。这次灾害形成的直收受尾是“年谷不登,民有散一火,家空杼柚”,甚而朝廷次年三月下诏,要求灾发地区“正调除外,无妄征发”。(注:见《周书》卷5《武帝纪》。)

从现在咱们所掌持的史料看,此期不见蝗情的时期间隔最大值为52年(222-274),其次为35年(391-426),间隔20-30年的有4段,间隔10-19年的有5段;而蝗虫为害频次较高的时段是310-320年、333-355年、477-484年、557-560年,同中国历史时期内的蝗灾大爆发一样,莫得彰着的周期性特征。(注:对于蝗灾大发生的周期性,现在学界有两种意见,一种以为蝗灾大发生呈现出周期性(如王培华),另一种意见以为莫得周期性(如满志敏)。)

二、蝗灾的空间踱步

按照当代灾害学表面,天然灾害的空间踱步一般从灾害活动区、灾害范畴中心、灾害失掉中心和灾害频发地带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。由于史料的限定,此期的蝗灾失掉中心难以作出邃密的统计和讲明,而其他三个方面,咱们也只可说个粗造。

马世骏先生曾对飞蝗的发生地和为害区域作念过精细的扣问。他指出我国的飞蝗三亚种各具有我方的踱步区与发生地。较之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,东亚飞蝗的踱步要广袤得多,北部在北纬42°以南,西部可达东经105°以东,东及沿海,南达海南岛。因飞蝗发生数目、大发生频率、生境要求以过甚他影响成分的不同,东亚飞蝗有发生地和踱步区之分,发生地又有发生基地、一般发生地与临时发生地之别。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,即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及海河流域中卑劣的冲积滩地是东亚飞蝗的主要发生地,地势多在海拔50米以下。长江中卑劣平原与湖滨凹地亦有东亚飞蝗大发生,但发生面积较前者为小,发生频率亦低。(注:马世骏《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扣问》第9-10页,科学出书社1965年版。)

马氏扣问的论断主若是依据飞蝗的当代生境要求,间或参照了明代以来的飞蝗发生气象。那么,历史上的东亚飞蝗孳生地和为害区域又是怎么呢?有学者曾对两汉蝗灾的空间踱步作过分析,论断是两汉时期的蝗灾多发生在黄河流域,即所谓的“濒河地区”。其活跃领域东起关东、青州一带,西至河西四郡,其中以长安和洛阳受蝗虫疏漏最多,至于长江南岸,只好一次记录。(注:参见官德祥《两汉时期蝗灾述论》,《中国农史》2001年第3期。官文对两汉蝗灾的踱步作了进一步讲明,除了本色发生的成分外,蝗灾记录的不完全也对蝗灾踱步的分析形成影响,京师之史料记录较全,故长安和洛阳的受灾量较多。毫无疑问,本文对此的分析也通常面对着这一问题。)

较之两汉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飞蝗活动区域有同有异。由东至西,此期的青州仍然是蝗灾高发地区,而西则达到敦煌一带,从北至南,变化较大。两汉蝗灾的北端在冀州一带,而此期的北端在幽州、营州,如西晋永嘉四年、东晋的太元七年,幽州皆发生了严重的蝗灾,北魏兴安元年十二月,“诏以营州蝗,开仓赈恤”,(注:见《魏书》卷5《文成帝纪》。)朝廷下令施济灾民,标明这次蝗灾也辱骂常犀利的。据《晋书》卷107《石季龙载记下》:“[慕容]送[冉]闵既至龙城,斩于遏陉山。山傍边七里草木悉枯,蝗虫大起,五月不雨,至于十二月。遣使臣祀之,谥曰武悼天王,其日,大雪。是岁永和八年也。”此龙城即今辽宁向阳,与其时冀州的纬度进出两度余(龙城位于北纬41.6°)。这是文件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发生的最北端。由于东晋南朝政权皆建都建康,灾害汉典较之前大有改不雅,故此期的长江流域的蝗灾记录彰着加多。从汉典中发现,蝗虫为灾的南端在缙州(治今浙江金华,北纬29.1°)一带。

对现存汉典考辨及统计后,咱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多发区域较两汉有所变化。冀州成为蝗灾最活跃的地带,(注: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区画极为浩大。为了苟简统计,此处以北魏、刘宋的行政区画为依据。)其次是青、兖、徐州,再次是司、雍、并、幽诸州。从发生年的数目来量,长江流域仅次于青、徐、兖地区,但蝗灾的烈度不可与之并论,且发生点较为分歧。值得详确的是,凉州、河州一带亦然蝗灾频发地区,讲明这一地带仍有较好的蝗虫生境。按现行的区域看,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江苏是此期蝗灾的频发地带。

很暴露,冀州、司州的飞蝗发生与黄河滩涂联系,兖州除此要求外,与巨野泽等湖泊有涉,徐州、扬州蝗灾的发生与淮河滩涂及江淮之间的稠密湖泊相联,青州的蝗虫发生基地则是黄河入海口及沿海滩涂的综相助用。至于关中,亦有其飞蝗发生基地。据《魏书》卷95《临渭氐苻健传》:前秦皇始四年,“蝗虫生于华泽,西至陇山,百草皆尽,牛马至相噉毛”。华泽,据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,(注:《资治通鉴》卷105晋纪27。)即华阴之泽。也就是说这次蝗灾的发生基地是华阴泽。

蝗灾具有飞翔和成群迁飞的特征,从原发基地辍毫栖牍地大范畴地向另一区域迁飞,一飞就是数十或百公里,大都取食庄稼,且产下稠密的卵块,从而激发该地发生蝗灾。历史上蝗灾之是以成为三大天然灾害之一,迁飞为害是个缺陷的成分。我国古代东说念主们天然莫得对蝗虫的迁飞轨则作过系统的回顾,但也详确到蝗虫迁飞的特色。此期的史册中就有蝗虫迁飞的记录,如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上》载:东晋太元十六年五月,“飞蝗从南来,集堂邑县界,害禾稼。”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卷3对此说得更为详备:“棠邑界有蝗,广沉,长三十里许,从南来,其飞蔽天,害苗稼。”又北王人天保八年“自夏至九月,河北六州、河南十三州、畿内八郡大蝗,飞至邺,蔽日,声如风雨”。(注:见《北史》卷7《王人本纪中》。)前文所述前秦四年的关中蝗灾,自华泽生成后,向西迁飞,直至扫数渭河流域。蝗虫的迁飞,意味着蝗灾地域的扩散和灾害进程的加大。

三、蝗灾发生的诸种成分

蝗灾的发生是天然要求、社会要求过甚交互作用的收尾,局面变化和地舆环境是天然要求的主导成分。生态学界将天然要求称之为蝗虫生境,它包括一系列天然因子,如局面因子、泥土因子、食品因子和其他因子等。(注:生态学上的所谓生境(habitat或biotop)是指生物的个体、种群成群落所在的具体地段或完成生物经过的空间,生境内包括生物所必须的生涯要求以过甚他的生态成分。一个生物种群生活的方位过甚周围环境,不管是生物的还辱骂生物的,都是该生物种群的生境。参见倪绍祥主编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遥感监测与估量》第48页,上海科学本领出书社2002年12月出书。)

在局面因子中,气温无疑是蝗虫孕育发育过甚活动的主要成分。岂论是蝗蝻或成虫,碰到到不普通的上下温度,时常会缩小蝗虫的活动才调。据马世骏的扣问,东亚飞蝗的起初发育温度为15℃,蝗蝻的起初发育温度为20℃,成虫的相宜发育温度为25℃-40℃,最适发育温度为28℃-34℃。(注:马世骏《东亚飞蝗在中国的发纯真态》,《虫豸学报》,19(1):1-40。)陆东说念主骥曾将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蝗灾按月份进行统计,发现蝗灾在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月发生率最高,尤其以六、七月为甚,夏蝗要高于秋蝗,讲明蝗虫活动与气温的上下有着密切的关系。(注:陆东说念主骥《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扣问》,《农业考古》1986年第1期。)据对系以月份的蝗灾汉典统计,魏晋南北朝时期,夏蝗有19个发生年,秋蝗有15个发生年,夏蝗连着秋蝗有2个,由此不错讲明注解此期夏、秋蝗的发生率较吻合于历史时期蝗灾的总体情况。

“旱极而蝗”,这是东说念主们对蝗灾与水旱关系的最基本的意识。照实,历史上的很多蝗灾与大旱具有紧密的议论,魏晋南北朝亦是如斯。如西晋建兴五年“秋七月,大旱,司、冀、青、雍等四州螽蝗”(注:见《晋书》卷5《愍帝纪》。)梁大同初,“都下旱蝗”;(注:见《南史》卷58《裴邃传附之礼传》。)大宝元年(550)前后,“江南大饥,江、扬弥甚,旱蝗相系,年谷不登”。(注:见《南史》卷80《侯景传》。)然而,大旱随机一建都会激发蝗灾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旱歉岁发生蝗灾的不外1/3,也就是,旱灾仅仅蝗虫为害的要求之一。而况,从蝗虫生物学角度而言,限制的旱有益于蝗虫的发生,过度的旱反而对蝗虫发育不利。因为蝗虫卵孵化的幼蝻不在低于35%相对湿度中发育,过旱的土表不适于飞蝗产卵,蝗卵失去水即丧失活力,且在45℃的高温下胚胎的生活力只可看护10小时。因此,蝗虫的孕育发育需要相宜的干湿度(注:见马世骏《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扣问》第16页,郭郛等《中国飞蝗生物学》第444页,山东科学本领出书社1991年出书。)。

在史料中,咱们也发现水患与蝗灾发生议论。如《晋书》卷34《杜预传》载:“秋,大霖雨,蝗虫起”;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:“八月,诸郡洪流,兖州又蝗”。在蝗虫发生地,夏日洪流之后的沿河高地以及滩涂一带在三十余度的高温作用下,极易生发蝗虫。清陈崇砥《治蝗虫》说:“蝗为旱虫,故飞蝗之患多在旱年,殊不知其萌蘖则由于水,水继以旱,其患成矣。”陈氏此说在当代治蝗责任者的灭蝗回报中屡屡说起,被讲明注解是合理的。

据张九辰所作《中国历史蝗灾间隔100年频次表》,(注:参见宋正海等《中国古代天然灾异动态分析》第十八章,安徽教诲出书社2002年出书。)发现自西周以来,公元1-199年、900-1099年、1200-1399年、1600-1799年为蝗灾频次增多的时期,为蝗灾活跃期,而其他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在内则属于蝗灾的安心期。这种情况的发生,主要取决于此期的总体局面。风光史学家大多认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局面特征是阴寒,在天气时势上阐述为霜雪竟日的推迟,扫数春季气温偏低。冬季气温上下对蝗虫的影响甚大,气温偏高,越冬虫卵成活率高,次年容易形成蝗灾,反之,则缩小越冬虫卵的成活率,疏漏了蝗虫延续养殖的要求。(注:参见邹逸麟《黄淮海平原历史地舆》第19页和第94页,安徽教诲出书社1993年版。)较之两汉和隋唐,此期的蝗灾聚合性发生年是不高的,而况夏蝗之后复秋蝗的情况也比较少,都是与此期的局面偏冷联系。

依据历史唯物方针和辩证唯物方针的旨趣,天然要求的变化虽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,却不是终极的独一的原因,毕竟天然环境属于外部要求,只好通过社会的内在要求,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,因此,在天然要求之上,决定灾害的发生和扩大的根底成分照旧东说念主为的社会要求,尤其是在蝗虫为害方面更是如斯。搏斗频发、东说念主口流移、对环境的解析和校正、政府对蝗灾发生的处理等都属于蝗灾发生和扩散的社会要求。这方面的情况众所皆知,无须多言。

四、治蝗举措及社会影响

魏晋南北朝时期,东说念主们天然开脱了蝗虫为神虫的不雅念,却仍然信守“天垂象,见福祸”的“天东说念主感应”的灾异之说,这从此期史册对蝗虫缘何为害的辩论中不错看出。如《晋书》卷29《五行志下》记录泰始十年六月蝗后,说:“是时,荀、贾任政,疾害公直”;永嘉四年六州大蝗,“是时,天下兵乱,渔猎黔首,生死接踵,惟司马越、苟晞良友。竞为暴刻,经略无章,故有此孽”;太元十五年兖州蝗,“是时,慕容氏逼河南,征戍不已,故有斯孽”。又《宋书》卷60《范泰传》记录,宋元嘉三年秋,旱蝗严重,范泰上表,其中说说念:“陛下昧旦丕显,求民之瘼,明断庶狱,无倦政治,理出群心,泽谣民口,匹夫翕然,皆自以为遇其时也。灾变虽小,要有甚而之。守宰之失,臣所不行究,上天之谴,臣所不敢诬。有蝗之处,县官多课民捕之,有害于枯苗,有伤于杀害。臣闻桑谷时一火,无假斤斧,楚昭慈详,不荥自瘳,卓茂去无知之虫,宋均囚有异之虎,蝗生有由,非所宜杀。石不行言,星不自陨,《春秋》之旨,所宜熟察。”所谓《春秋》灾异之旨,汉陆贾有个解释:“恶政生恶气,恶气生灾异。螟虫之类,随气而生;虹睨之属,因政而见。治说念失于下,则天文变于上,恶政流于民,则螟虫生于野。”(注:陆贾《新语·明诚》。)正因为蝗灾之类是恶政所致,为上天所谴告,故东说念主力难以动作。《资治通鉴》卷104晋纪26说,东晋太元七年,幽州大蝗,前秦苻坚派刘兰前去征发大师捕蝗,数月之后,不见奏效,有司奏请给刘兰治罪,苻坚说:“灾降于天,非东说念主力所能除,此由朕之失政,兰何罪乎?”

尽管蝗灾是上天所赐,东说念主力难以动作,但见到正在怡悦孕育的作物为蝗虫并吞,东说念主们总不行漫不必心,听之任之。检核联系史册,咱们发现了三条治蝗的材料,除上述刘兰捕蝗和宋文帝元嘉三年蝗灾之地县官课民捕蝗外,《北王人书》卷4《文宣纪》载天保九年夏,“山东大蝗,差脚夫捕坑之”。由此可见,东说念主力捕杀是其时灭蝗的主要技能。

明日黄花期,咱们也发现了勉强蝗害的一些新的才略,那就是改造农业分娩结构。据《晋书》卷26《食货志》记录:东晋太兴元年八月蝗,元帝下诏:“徐、扬二州土宜三麦,可督令熯地,投秋下种,至夏而熟,继新故之交,于以周济,所益甚大”。通过与蝗虫为害时期的错开而进行播作,这确是行之有用的才略,“后来连年麦虽有旱蝗,而为益犹多”。(注:《晋书》卷26《食货志》。)通过了解蝗虫的食性以选播物种,应是那时治蝗的措施之一,如《晋书》卷104《石勒载记上》说蝗虫“不食三豆及麻”。既然意识到这极少,尽管史书未言明大师广植三豆及麻,但歉岁大师选种三豆是不错推测到的事。

总体看来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治蝗技能主若是捕而坑之,在蝗虫骤盛之时,单靠东说念主力捕杀,其着力是十分有限的。证据当代蝗虫管制的申饬,蝗灾的管制重在对生发基地的校正和驻防迁飞。由于灾异不雅的影响,那时的东说念主们还不会有这种意识、(注:对蝗虫生发基地的明晰意识是明代徐光启的紧要孝敬。)故而因蝗灾而带来的东说念主间悲催一幕一幕地重演。

蝗灾引起的最成功的后果,是蝗虫食尽匹夫庄稼,导致饥馑的发生。徐光启曾对水、旱、蝗三灾激发的灾难作过比较,说:“凶饥之因有三:曰水、曰旱、曰蝗。地有高卑,雨泽有偏被;水旱为灾,尚多避免之处,惟旱极而蝗,数沉间草木皆尽,或牛马毛幡帜皆尽,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。”(注:见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44《荒政》。)此期由于蝗灾而激发饥馑的记录卓绝多,不错说每次蝗灾事后,老匹夫都会面对饥馑的压迫,一朝政府救治不力,饿死东说念主、东说念主相食的形例必然产生。如前述永嘉四年的大蝗灾,导致草木及牛马毛皆尽,“又大疾疫,匹夫又为寇贼所杀,流尸满河,白骨蔽野……东说念主多相食,饥疫总至”。(注:见《晋书》卷26《食货志》。)再如东晋太兴三年五月,“徐州及扬州江西诸郡蝗,吴民多饿死”。(注:见《宋书》卷33《五行志》。)梁大同元年,仍然是这一地带,“旱蝗相系,年谷不登,匹夫流一火,死者涂地,父子联袂共入江湖,或弟兄相要俱缘山岭”。(注:见《南史》卷80《侯景传》。)

蝗灾激发的第二个后果是匹夫流一火。如《周书》建德二年(572)三月,武帝诏书指出自头年蝗灾发生后,“民有散一火,家空杼柚”,要求父母官在“正调除外,无妄征发”,以免大师对政府产生归罪。

真实迷奸女高中生

蝗灾激发的第三个后果是社会飘荡,饥民扞拒。西晋未年流民举义发生的原因之一,即是永嘉十年起不阻隔的蝗虫为害。不错这样说,魏晋南北朝是人烟四起的时间,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带来了战火,聚合不休的战火复加重了灾害。这是一个恶性的轮回。

正因为蝗灾激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,稍有见地的总揽者不行不正视这个问题,进而本质一系列赈灾救荒措施,这一方面,杨钰侠《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》有详备的敷陈,(注:参见《中国农史》2001年第2期。)此不赘述。

作家简介:章义和(1963-),男,安徽青阳东说念主,华东师大历史系提示,博士生导师,从事魏晋南北朝史、历史灾害学扣问。

(卓绝讲明:本文转载自《许昌学院学报》2005年01期,仅供学习参考))



Powered by AV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